园林栽培与养护总结 草稿怎么写-园林栽培与养护总结 草稿怎么写的
民间故事中,“王安石三难苏东坡”是怎么回事呢?
王安石和苏东坡作为北宋同时期的大文豪,既因彼此文学方面的造诣而惺惺相惜,又因各自隶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而明争暗斗。
相传,王安石曾出三题难苏东坡,这三题都是出句求对,其中第三句至今仍无下联。
王安石给苏东坡出的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某年恰好是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苏东坡虽为一代才子,但这上联出得奇特,确是不好对出。
不过,有后人已代苏子对出了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古代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纪年,六十年为一周天,即一个“花甲”。所以,从第一个甲子到第二个甲子年正好是六十一年。此联是庆贺六十一岁老人生日的祝寿联,对得确实工整。
王安石难苏东坡的第二局对联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从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其中有一地名叫做“半塘”。因前不久苏东坡公干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便出得此句考他。
苏东坡冥思苦想,怎么也对不出下联,还是后人***托乱语,把它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给苏轼出得第三联更绝: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城,临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恰当时苏东坡游览经过,王安石就此地出了一联。
苏子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据说,此联至今仍无下联,诸君不妨一试。
王安石一难苏东坡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士,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原来,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而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
王安石二难苏东坡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个字与第十二个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两句。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一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托乩语,对了出来: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
这个故事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其题材确实来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三难苏学士是怎么回事。
一难: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苏轼拜访他,看到他未写完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回诗两句讥笑王安石: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意思是黄花(菊花)不像春天的花风吹会落瓣,黄花只会慢慢枯萎不会落瓣,也就讥笑王安石不懂常识。王安石厌他轻薄,将他贬到黄州,黄州的菊花秋天刚好会落瓣,王安石也是想让苏轼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难:苏轼去黄州前王安石嘱咐苏轼抽空帮带一瓮三峡里的中峡(瞿塘峡)的水给他泡茶治病,苏轼送夫人回老家,返回的时候从四川回黄州坐船,但到中峡的时候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想起带水这事,问过当地人后,以为中峡下峡的水质一般,于是在下峡取了一瓮水给王安石,以为王看不出。谁知王安石一眼看穿,点破了他,让苏轼很尴尬。
三难:苏轼从黄州回来拜见王安石,王安石出对联考苏轼,一连出了两联,苏轼都对不上。
- 这个故事讲的道理倒是很浅显:像苏轼这种有大才的人尚且有不知道的,答不上来的,何况学问才华不如苏轼的,所以做人要谦虚好,别信口开河、自以为是。
- 但是这个故事毕竟取材自民间,苏轼和王安石的交往在这里都曲解了历史,把历史上的真实***都抽离了。王安石并非恼他轻薄将他贬到黄州,事实真相大家都知道是因为“乌台诗案”。王安石的学问和著书立说都有粗糙的地方,苏轼对他的讥笑也不无道理。最后两人的交往是惺惺相惜的,而且苏轼之才和学问都在王安石之上,苏轼不至于在王安石面前如此难堪。
把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拍摄如画,摄影作品,“桃李妖娆海棠美,姹紫嫣红扑面来”怎么拍?
感谢小姐姐帮忙提问。“桃李妖娆海棠美,姹紫嫣红扑面来。”这两句是我写的,百度里没有……我总共只划拉了两句草稿,不好意思贴上“正统诗词”的标签糊弄大众(我还要脸呢),姑且就算是现代版的打油诗吧!
言归正传。
“桃李妖娆海棠美,姹紫嫣红扑面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我就不多做解释了。春天里,百花开,开在枝头争奇斗艳的,可不是只有桃花、李子花、海棠花。只不过,七律是只能放七个字,我不可能把所有开在春天里的花朵都罗列一遍。所以,就只能用最常见的三种园林植物来作为春天里竞相开放的花儿们的代表了。
拍摄思路
如果把春天里开放的花儿们比作是娇美的少女,“桃李妖娆海棠美”就是给少女们拍摄单人照;“姹紫嫣红扑面来”就是集体照。
所以,拍摄单独一种花儿的样子,我们可以用长焦镜头,***用虚化背景的方式来体现;如果是拍摄各种花儿争相开放的壮观场面,我们可以用广角镜头拍摄出铺天盖地的感觉,也可以用中焦单镜头***用虚化前景的方式,把两三种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品种的花儿区分开。
拓展拍摄
春天里的花儿开了,怎么能少得了赏花的人儿呢?拍摄赏花的人儿,最常见的,就是花丛人像咯!无论是树花还是草花,只要是连成一大片的花,都可以成为环境人像的“打卡”好去处。娇娘身在花丛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啧啧,这样的场景,想起来就觉得美妙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xccf.com/post/7309.html发布于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