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卉命名的城市-以花卉命名的城市是攀枝花
为什么城市里叫"香菜",乡下反而普遍叫香菜的学名"芫荽"?
芫荽,又名香菜、盐荽、胡荽等为伞形植物胡荽的全草,是一年生香菜叶类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但以华北最多。香菜因为其茎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芳香蔬菜之一,在民间也被称为香菜。芫荽是茎和叶为菜肴调料的栽培品种, 汉代时张骞在公元前119 年将其引入我国,《齐民要术》中也有其相关记载。芫荽中含有脂肪醛,香豆素,挥发油、 氨基酸、 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焦虑,利尿,降低胆固醇等药理作用,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常用来治疗高血压、 小肠炽热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临床上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如治疗消化不良、疹痘、眼角膜生翳等。芫荽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应积极开发芫荽的综合利用(如芫荽挥发油的抗菌作用)以及芫荽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如可作为食用油、抗氧剂等)。芫荽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芫荽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用于保存食品。同时可以开发 芫荽酒,因为芫荽的香味浓郁独特。除了作为酒以外,芫荽同样可以制成花草茶,其温肾散寒、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对于肠胃不适的患者可起到缓解作用。 用芫荽茎叶制作成的烟丝,由于其不含尼古丁成分且焦油量低,从而对人体危害小,但香味浓郁依然,所以越来越有可能成为香烟的替代品。
城里的受舶来文化影响过重,尤其海外人员,农村大部分以传统文化传承和影响,所以能把把春秋时代就命名的芫荽继承下来,文化在冲突和交融中逐步成长,不能说好坏,只能说受众和教育
芫荽(yan sui)确实是一种“有意思”的蔬菜,不光它的名称有意思,它的味道也很有意思。小时候听大人讲叫“yan sui”,总认为是俗称,没想到它的学名就是“芫荽”,并且字体还比较生僻。而较正式场合下叫的“香菜”却是俗称。
芫荽是一种经常用到的芳香蔬菜,无论是家庭便饭还是高档菜品总离不开它的身影,其味道的特殊性,又让一部分人很厌烦。所以一桌人吃饭总能划分出两个阵营:爱吃芫荽的,不爱吃芫荽的。负责任的厨师都会提前问一句“加不加香菜”。
芫荽中含有很多特殊有机醇类、醛类挥发油,使其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气味及味道。有数据统计全球大约14.3%的人不喜欢芫荽的味道,并且奇葩的研究出,这些不喜欢芫荽味道的人都有一种特殊基因——OR6A2。看来芫荽伴随人类几千年来,已经从基因层面固定了其“粉丝群体”。
“芫荽”不仅字体生僻,字面意思也不能体现其特征,但叫着顺口,所以在方言语境中出现的几率较大。而“香菜”能直白地体现其“香”的特征,便于沟通交流,所以在正式场合下用的较多。
大乡,民俗文化爱好者,用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农村,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一些地方叫发不一样吧,有的叫芫荽,有的叫香菜,我们那里就是教芫荽的,不是城里叫香菜,乡下叫芫荽,有的地方城里也叫芫荽的,有的地方乡下也叫香菜。没什么原因。
来泡壶茶喝喝
小时侯,人们常叫芫荽,生长在田坎上,很少人工种植,香味很浓,难以接受,最怕芫荽。过了好多年,城里人叫香菜,我也很少吃。现在人工种植,价很贵。当看到香菜的功效后觉得很好,现在试着吃了几次,每次一两根,味道小多了,觉得可以接受,主要功效是提高新陈代谢。建议有肥胖,心血管等疾病者可以吃点,瘦瘦身[捂脸]。至于为什么城里叫俗名香菜,而乡下叫学名芫荽,有点意外,我想主要是芫荽两个字用的少,比较生冷,叫香菜更直接达意吧。
城市绿化常见的花卉有哪些?
1、乔木类:雪松、红松、黑松、杜松、樟子松、沙松、赤松、美人松、红皮云杉、青海云杉、龙柏、马尾松、桧柏、侧柏、苏铁、南洋杉、柳杉、香榧等。
乔木类:落叶松、水杉、金钱松、池杉、落羽杉等。
三、园林绿化常绿阔叶树
2、灌木类:珊瑚树、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枸骨、桔树、 石楠、海桐、桂花、夹竹桃、黄馨、迎春、撒金珊瑚、南天竹、六月雪、小叶女贞、八角金盘、栀子、蚊母、山茶、金丝桃、杜鹃、丝兰(波罗花、箭麻)、苏铁(铁树)、十大功劳等。
四、园林绿化落叶阔叶树
1、乔木类:垂柳、直柳、加拿大杨、新疆杨、银中杨、青杨、山杨、枫杨、龙爪柳、乌桕、槐树、青桐(中国梧 桐)、悬铃木(法国梧桐)、槐树(国槐)、盘槐、合欢、银杏、楝树(苦楝)、梓树 、榆树、柞树、紫椴、黄菠萝、胡桃楸、色木、拧劲子、皂角、榶槭、杏树、梨树、京桃、山桃、白桦、枫桦、水曲柳等。
2、灌木类:樱花、白玉兰、桃花、腊梅、紫薇、紫荆、戚树、青枫、红叶李、贴梗海棠、钟吊海棠、八仙花、麻叶绣球、金钟花(黄金条)、木芙蓉、木槿(槿树)、山麻杆(桂园树)、石榴、连翘、榆树梅、茶条槭、红瑞木、黄刺玫等。
五、 竹类:慈孝竹、刚竹、毛竹、紫竹、观音竹、凤尾竹、佛肚竹、黄金镶碧玉竹等。
六、 藤本:紫藤、络实、地锦(爬山虎、爬墙虎)、常春藤、葡萄藤,扶芳藤等。
七、 花卉:太阳花、长生菊、一串红、美人蕉、五色苋、甘蓝(球菜花)、 菊花、兰花、大丽花、牵牛花、绣线菊 、月季、石竹、玫瑰、紫玉簪等。
八、 草坪:天鹅绒草、结缕草、麦冬草、四季青草、高羊茅、马尼拉草,三叶草,马蹄瑾等。
中国最大的鲜花基地是哪?
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木常绿,花开四季,花卉众多,其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
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出现,已引入海外各种花卉,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有名,著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①。
这时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花卉的买卖市场已萌芽,当时广州卖花姑娘以彩绳穿起各种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游人。
清代中叶,广州已形成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广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广州因此而博得“花城”的美誉,在国内城市中,这一别称和美誉也是广州独有的。
花市至今一直不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独具优势的历史文化。
近几年广州的迎春花市越办越大,已分别在几个市属区举行,吸引了众多市外、省外的人士参观,花卉也成为当今广州市民美化家庭、陶冶性情的精神性的产品,出现“厅堂赏鲜花,阳台添新绿,访友送花篮,工余学[_a***_]”的情景。
从花卉产业看,广州目前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7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已达10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②,这些指标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国内花卉大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全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供应中心,全国花卉主要集散地和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花卉价格左右着全国的价格。
可见,广州的花卉产业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坚实的当代经济基础,加上优良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全国有着独具优势的地位,市场前景广阔,而“花城”则是广州一个具有潜力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
西安雁塔区是因为大雁塔而得名的吗?
古都有话说:莲花开处是莲湖,雁塔因为雁塔生
雁塔区
雁塔区,因闻名世界的大雁塔而得名。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据古书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鸿飞过,忽一雁落羽,摔死在地,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故名。
雁塔区内的旅游景点很多,以青龙寺,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大雁塔最为著名。历史上咏叹大雁塔的诗句也非常之多,可见大雁塔影响力之大。
雁塔区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城板块,东隔浐河与灞桥区相望;全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
雁塔区是西安市最大的核心区,经济总量于2014年突破1000亿人民币,位居全市第一名。
区内拥有西安市最好的文化教育***。西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有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曲江新区,南邻国家级航天研发基地,地理位置优越。
区内有大雁塔、青龙寺、汉宣帝杜陵、曲江池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名胜古迹。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普通高等院校22所,西安欧亚学院等千人以上民办高校12所,省以上科研院所55家形成一区多制的独特格局,是中国著名的科教文化旅游大区。
周成王八年(前1007年)灭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北),徙其民于杜(今雁塔区杜城村一带),置杜伯国。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杀杜伯。平王东迁后将杜地赐秦,秦人居西地,无力占杜,杜人以其祖商汤起于亳,遂建立荡杜又称唐杜国。周桓王七年(前713年)秦灭荡杜,秦武公十一年(周庄王十年,前687年)“初县杜”,为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时期最早的县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统一六国后设内史掌管京畿各县,杜县属之。
汉沿秦制。元康元年(前65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改杜县为杜陵县,县治在今雁塔区三兆村西北。新天凤二年(15年)改杜陵县为饶安县,更始元年(23年)复名杜陵县,魏黄初元年(220年),又改名杜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杜城县,北魏神四年(431年)复改为杜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长安东部置万年县,建德二年(573年)撤杜县并入长安、万年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万年县为大兴甚,以朱雀大街为中轴西属长安县东属大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大兴县复名万年县。乾封元年(666年)分长安县东南部置乾封县,县廨设怀真坊(今雁塔区吉祥村北),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撤销,并入长安县。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更万年县为樊川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樊川县为咸宁县。元、明、清时期,雁塔区境两县分治无重大变更。
民国2年(1913年)废咸宁县,今雁塔辖区咸宁部分并入长安县管辖,从此结束两县分治,统由长安县管辖。民国33年(1944年)9月,西安市政府成立,将原属长安县管辖的城周4个乡,东至浐河中心线,西至河中心线,南至缪家寨、新开门、宋家花园、吴家坟、丈八沟一线,北至光太庙什字、白花村、翁家庄、刘家寨一线,划归市区管辖。民国34年(1945年)11月西安市撤镇设区,按照序列,今雁塔区境命名为第九区。东与第十区(1954年更名长乐区)接壤,西与第十二区(1954年更名阿房区)毗邻,北以城墙为界,南与长安县相连。治所(区公所)先驻观音堂保国民小学内(今长安北路西安宾馆处),后移驻明胜村(今友谊东路陕西测绘局东北)。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雁塔区境仍沿用西安市第九区名称,区人民***驻明胜村。
1954年12月21日,根据西安市人民***通知撤销西安市第九区建制,设西安市雁塔区。
1955年1月,雁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将雁塔区人民***更名为西安市雁塔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5月,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莲湖区西大街,碑林区和平路、南院门、南大街、柏树林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雁塔区。
1965年10月,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雁塔、阿房、未央、灞桥等区建制,共同组建西安市郊区。区人民委员会驻小寨东路。
1980年4月,西安市人民***决定撤销西安市郊区建制,恢复雁塔区至今。
青龙寺
青龙寺建于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初名灵感寺。公元711年(唐景云二年)改名青龙寺。公元1086年(北宋元年)后寺院渐次废毁。青龙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曾派遣大批学问僧、请益僧到唐朝求法,著名的“入唐八家”中有6人曾在青龙寺受法,空海和尚是其中之一。空海,号弘法***,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入唐求法,在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学习密宗。回国后,空海在高野山建造金刚寺,创立真言宗,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缅怀历史先驱,自1981年起,中日两国共同在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惠果空海纪念堂、青龙寺庭园。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
大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塔身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三藏圣教序》和《***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 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3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中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西安植物园
西安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是中科院在中国西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植物园,解放后中国重点建设的八大植物园之一。1***8年,中科院将西安植物园交由陕西省人民***。2006年,经陕西省编办批复,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与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西安植物园原址位于西安市大雁塔旁,占地面积20公顷,收集保存植物3400余种,保存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70余种。2011年,经陕西省人民***批准,西安植物园在原址保留12公顷外,在西安曲江新区征地43公顷建设西安植物园新园区,并已列入陕西省和西安市重点项目。
寒窑
寒窑位于西安市南郊曲江风景名胜区的东隅。相传曾是王宝钏居住过的地方。景区内有玲珑精巧的思夫亭,蓝砖青瓦、雕梁画栋的贞烈殿。寒窑古院,上下有两层彩楼,依崖而建,飞檐翘角,廊亭飒然。下边两窑为别窑和探窑,分别塑有王宝钏斟酒别夫,其母前来探女的塑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xccf.com/post/692.html发布于 05-20